在市财政局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5-10-01
字数:3778字
老文笔
复制下载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总结我局深入贯彻学习教育的成果与经验,分析当前作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并对下一步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局党组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紧扣目标要求,精心组织实施,一体推进学习、查摆、整改等各项环节,全局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纪律观念和作风面貌得到了显著提升,学习教育取得了扎实的成效。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总结会,也是一次深化会,更是一次动员会,旨在引导全局上下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锲而不舍落实纪律规定,为推动*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总结,成效斐然,作风建设根基在持续夯实中得到新加强

本次学习教育,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一次全面的政治体检、一次有力的作风锤炼。全局上下聚焦主题、把握关键,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理论武装持续深化,思想根基愈发坚实。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局党组始终将理论学习摆在首位,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一项长期政治任务。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党支部“三会一课”研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深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深刻领会纪律规定精神的政治内涵和时代要求。全局党员干部对作风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越筑越牢,“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更加牢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得到切实增强,让铁规矩、硬杠杠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监督执纪精准有力,震慑效应充分彰显。作风建设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和监督。我们深刻认识到,财政部门作为重要的经济综合部门,既是落实纪律规定精神的责任主体,也是监督检查的重要力量。过去一年多来,我局持续强化财会监督的“利剑”作用,构建“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监督”的大监督体系。在2024年的财会监督工作中,我们聚焦重点领域,严肃查处财经纪律执行中的突出问题,累计向纪检监察等部门移送问题线索超过450条,有力整治乡镇财政管理问题1167个,通过严格的预算审核与监督检查,直接节约财政资金达2.52亿元。同时,我局带头践行“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2025年市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总额控制在6733万元,较往年持续压减,以财政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向全社会释放了从严从紧的强烈信号。

(三)制度藩篱不断扎牢,长效机制日臻完善。制度建设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治本之策。学习教育期间,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针对作风建设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和制度漏洞,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重塑。例如,为根治“舌尖上的浪费”,我局创新性地依托“*政通”平台,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行“电子公函”管理制度,实现了公务出差审批和公务接待的全过程电子化、可溯源管理,从源头上遏制了违规吃喝问题。同时,我们还结合财政工作实际,修订完善了内部控制、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绩效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了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强化了制度的刚性约束力。

(四)科技赋能监督升级,治理效能显著提升。面对“四风”问题隐形变异、花样翻新的挑战,必须创新监督手段,提升治理能力。我局主动拥抱大数据、信息化浪潮,将科技作为提升监督效能的“倍增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并全面推行的“码上监督”平台。该平台自2021年6月上线以来,不断优化升级,将民生资金、公务消费、营商环境等关键领域纳入公开“晾晒”范围,实现了数据一键查询、问题一键举报、过程一键监督。截至202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平台已累计受理群众举报线索110条,查实11条,处理22人,问责党组织3个,有效打通了监督的“最后一公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也让不正之风无处遁形。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财政资金的透明度和使用效益,更倒逼了干部作风的根本性转变,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的相关信访举报量也因此出现了显著下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四风”斗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容不得丝毫松懈。

二、审视当前,任重道远,作风建设的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当前,经过持续高压整治,“四风”问题面上有所收敛,但病根未除,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我们必须保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清醒和坚定。

一要深刻认识“四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变异性。从查处的案例看,当前“四风”问题呈现出由明转暗、改头换面的新动向。违规吃喝转入“一桌餐”、内部食堂,或由企业、个人“买单”;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借助快递、电子红包等方式进行,更加隐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突出,有的表现为文山会海反弹,有的表现为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滥,基层负担重,还有的表现为对待群众诉求“推拖绕”,服务效能不高等。这些隐形变异问题,增加了发现和查处的难度,对我们的监督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要深刻认识财政岗位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财政部门是国家“钱袋子”的掌管者,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社会关注度高,也历来是腐败问题和作风问题易发多发的领域。财政干部手中掌握着资金分配、项目审批、预算核拨等重要权力,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廉政风险。如果作风不实、纪律不严,就容易在各种“围猎”和诱惑面前败下阵来,不仅损害个人前途,更会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时刻保持警钟长鸣,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审慎态度对待手中的权力。

三要深刻认识财政干部的责任和使命。财政工作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财政干部的作风,不仅是个人品行问题,更是关系到财政政策能否公平公正、精准高效落地的大问题。一个审批事项的拖延,可能影响一个重点项目的进度;一笔惠民资金的迟滞,可能影响一批困难群众的生活。因此,全局干部必须自觉将作风建设与履行财政职能、服务发展大局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坚决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确保每一分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发挥出最大效益。

三、展望未来,常抓不懈,作风建设的成果在持续深化中得到新拓展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是一项必须抓紧抓好的长期任务。全局上下要以此次总结会为新起点,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一)必须在“常”字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思想上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纪律规定精神,作为党组会“第一议题”、支部学习“第一内容”,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要持续开展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真正把纪律规矩刻在心上、烙在脑海,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二)必须在“长”字上做文章,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顽疾。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要继续紧盯重要节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和专项检查,对“四风”问题线索,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要善于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科技手段,进一步优化和发挥“码上监督”等平台的作用,提升对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的精准发现和快速核查能力。要对顶风违纪行为,不仅要严肃处理当事人,还要启动“一案双查”,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三)必须在“实”字上求突破,抓源治本健全制度体系。制度是作风建设的根本保障。要坚持标本兼治,加强对现有财政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估,对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制度及时进行修订完善,对制度执行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严肃查处。要进一步扎紧织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链条的制度笼子,强化预算刚性约束,规范财政权力运行。要让制度真正“长牙”、纪律真正“带电”,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从而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财政管理效能得到根本性提升。

(四)必须在“廉”字上见真章,崇廉尚洁涵养新风正气。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作风建设的沃土。要大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将廉洁理念融入财政文化,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弘扬新风正气。局党组和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严格执行纪律规定精神,带头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形成“头雁效应”。要关心关爱干部,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广大财政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财政铁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同志们,作风建设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兴衰。让我们以坚如磐石的决心、驰而不息的韧劲,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以优良的作风凝聚起推动*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大约剩余40%的内容被锁住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