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县卫健系统医德医风暨医疗安全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5-10-01
字数:4278字
老文笔
复制下载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重的心情,召开这次全县卫健系统医德医风暨医疗安全警示教育大会。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直面问题、深刻反思,以近期发生在我县的三起重大医疗安全事故为镜鉴,对全系统的医疗质量安全进行一次彻底的再审视、再教育、再部署,目的就是要让警钟长鸣,让每一位卫健工作者都从灵魂深处受到触动和警醒,共同织密、织牢我们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防护之网。这三起事故,教训是惨痛的,代价是沉重的,它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痛,也给我们全县的卫生健康事业声誉蒙上了阴影,更向我们敲响了最严厉的警钟:医疗安全,没有万一,只有一万;医德医风,人命关天,绝非小事。

一、正视严峻形势,以“警钟长鸣”的清醒认识,深刻反思医德医风与医疗安全之失

“敬畏生命、救死扶伤”是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入职时许下的铮铮誓言,是我们这个神圣职业的灵魂所在。然而,近期的事故无情地揭示出,在我们队伍中的一些单位、一些干部、一些医务人员身上,这种敬畏之心正在淡漠,制度的“高压线”在个别人眼中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虚线”,规范的操作流程被所谓的“经验”和“便捷”所取代。

究其根源,思想上的“总开关”出了问题,是万病之源。部分同志出现了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懈怠情绪。认为医疗安全是老生常谈,年年讲、月月提,产生了听觉疲劳和工作倦怠,没有真正把“生命至上”的理念融入血液、铸入灵魂。在日常工作中,满足于按部就班,对潜在的风险隐患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预见性,“看惯了、干惯了”的思维定式,导致对操作规程的“细枝末节”不够重视,对核心制度的刚性约束执行打了折扣。

制度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堵塞不通,是问题爆发的直接诱因。我们有号称“天罗地网”的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但为什么在关键时刻却未能兜住底线?问题就出在执行上。一些制度被高高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却没有真正落在行动上。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这些用生命和教训换来的宝贵经验,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做到了不折不扣、不留死角?我们必须扪心自问。当制度的权威性被漠视,当操作的规范性被随意简化,事故的发生就从偶然变成了必然。

监督管理的“牙齿”没有真正咬合,是责任链条断裂的重要原因。管理责任的虚化、监督检查的弱化、追责问责的软化,为医疗安全隐患的滋生提供了土壤。部分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对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仅仅停留在开会发文层面,日常监管“雨过地皮湿”,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检查,缺乏深入科室、深入环节,去发现真实问题的决心和手段。对发现的问题,往往是批评教育多,动真碰硬少,没有形成强大的震慑力。这种“宽松软”的管理状态,实质上是对患者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也是对我们医务人员自身职业生涯的不负责。

同志们,血的教训必须汲取,惨痛的代价不能白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医疗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正走在一条布满风险的钢丝绳上,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万丈深渊。全县卫健系统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彻底整治沉疴积弊,坚决扭转被动局面。

二、聚焦关键环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全面织密医疗质量安全之网

守护医疗安全,既要靠思想自觉,更要靠制度的刚性约束和行动的精准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必须坚决扛起主体责任,聚焦关键环节,形成“全链条、无缝隙”的管理闭环。在此,我重点强调八项工作:

第一,严格落实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让规范成为铁律。制度是安全的基石。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监测指标》,提出了35项量化硬指标,这是我们工作的“指挥棒”和“度量衡”。各单位要立即组织专题学习,逐条逐项对标对表,将这35项指标全面融入日常质控和绩效考核。例如,国家要求“急会诊10分钟到位率”、“入院8小时查房率”、“死亡病例5日讨论率”、“普通会诊24小时完成率”等,这些都是带有时间硬约束的“军令状”。据我们初步摸排,我县在“普通会诊24小时完成率”方面能达到98%以上,但在“死亡病例5日讨论率”上,部分单位仅有85%左右,这背后反映出的就是重视不足、流程不畅的问题。从今天起,要把这些指标的达成情况,作为衡量一个科室、一个单位医疗质量的硬标准,不达标的必须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要对主要负责人和科室负责人严肃问责。

第二,强化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守住“零感染”底线。院感无小事,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基本规范,加强对重点部门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血液透析中心等的环境监测和管理。要强化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防控,对出现的聚集性感染苗头,要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绝不允许任何迟报、瞒报行为。

第三、规范药品、耗材与器械管理,斩断利益输送链条。药品、耗材和医疗器械的使用贯穿诊疗全过程,是风险高发区。要建立健全从采购、入库、存储到临床使用的全流程追溯体系。县人民医院搭建的“智慧清廉医院平台”,通过专业软件对药品使用进行24小时智能监管,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各单位要借鉴这种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高值耗材、辅助用药、抗菌药物等重点品类进行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坚决杜绝不合理用药、滥用耗材的现象,既保障患者安全,又减轻患者负担。

第四、提升急诊急救与应急处置能力,畅通生命绿色通道。急诊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要完善急诊急救体系,优化流程,确保“绿色通道”真正畅通无阻。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年轻医生的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他们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快速反应和高效救治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重大急救任务,我们的队伍能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第五、加强患者安全管理与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大量的医疗纠纷源于沟通不畅。要将患者安全目标贯穿于每一个服务环节,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范与处理医疗差错制度等。同时,要大力推行“有温度的医疗”,把医患沟通作为一门必修课。医务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讲清病情、说明治疗方案、提示风险,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良好的沟通是化解矛盾的“金钥匙”,也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安全阀”。

第六、完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好的安全管理是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各单位要建立主动、前瞻的风险报告和学习系统,鼓励医务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和未遂事件,并建立免责的报告环境。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海量的医疗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从中识别出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和高危环节,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的根本性转变。

第七、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打造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是医疗质量的根本保障。要建立常态化的培训和考核机制,培训内容不仅包括“三基三严”的临床技能,更要包括法律法规、核心制度、医德医风和人文关怀。要将考核结果与医师定期考核、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绩效分配等硬性挂钩,形成“不学习就落后,不规范就淘汰”的良性竞争氛围,激发全员学习和遵守规章制度的内生动力。

第八、强化村卫生室诊疗行为监管,打通基层监管“神经末梢”。村卫生室是农村医疗服务网的网底,他们的服务行为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的健康。近期,我们发现个别村医存在超范围执业、不合理用药、医疗文书不规范等问题。乡镇卫生院必须切实负起对村卫生室的监管指导责任。我们将全面推行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监管模式,利用远程视频监控、电子健康档案、医保结算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村医的诊疗行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实时监控。要严格落实“八统一”管理,即统一制度牌、布局规划、医疗文书、诊疗规范等,坚决杜绝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村医的绩效考核,必须与其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和规范执业情况紧密挂钩,确保基层医疗服务既方便可及,又安全有效。

三、坚持铁腕执纪,以“利剑高悬”的坚定决心,彻底筑牢纪律保障之堤

没有严厉的追责,就没有真正的落实。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纪律保障,也终将成为一纸空文。县卫健局将以“零容忍”的态度,以严的基调、硬的措施、铁的纪律,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保驾护航。

一是严格执行“三个必”工作机制。即“发生事故必调查、重大事件必通报、重要责任必问责”。从即日起,凡是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县卫健局将第一时间介入,成立由局领导牵头的专项调查组,一查到底。调查不仅要查清技术层面的原因,更要深挖管理上的漏洞和责任上的缺失。调查结果要在全系统进行通报,点名道姓、不留情面,让涉事单位和个人“红脸出汗”,让全体从业人员受到警示教育。对查实的责任人,无论是直接责任人,还是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甚至是单位主要负责人,都要依据党纪政纪和行业规定,严肃追究责任,绝不姑息迁就。

二是充分运用信息化监督“利器”。人防不如技防。我们要将监督的探头延伸到医疗行为的每一个角落。县人民医院的“智慧清廉医院平台”运行以来,已经自动预警并核实了16起诸如“不合理检查、药品违规使用”等问题线索,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理,效果十分明显。下一步,我们要加快推进全县域医共体信息集成平台建设,打通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不仅要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更要利用这个平台,建立覆盖全县的医疗质量动态监测与智能预警系统。通过对电子病历、医嘱、处方、医保结算等大数据的比对分析,自动筛查违规行为和潜在风险,让监督无处不在,让违规无所遁形。

三是强化监督执纪与行业自律的联动。我们将加强与纪检监察、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对发现的涉嫌欺诈骗保、贪污腐败等违法犯罪线索,坚决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同时,要大力加强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考评结果纳入个人信用档案,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于严重违反医德医风、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从业人员,要依法依规吊销其执业证书,实行行业禁入,坚决清除出我们的队伍。

同志们,生命所系,性命相托。我们手中握着的,是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我们肩上扛着的,是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安宁。医疗安全工作,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斗。希望大家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深刻汲取教训,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如临深渊的警醒,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最实的举措,将医疗质量安全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共同筑牢守护人民健康的坚固长城,为我县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全县人民的健康福祉,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大约剩余40%的内容被锁住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