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支部书记讲党课材料

时间:2025-10-15
字数:4628字
老文笔
复制下载

同志们: 专注文笔写作网

大家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的支部党员大会。现在是10月中旬,正是我们承前启后、总结过往、谋划未来的关键时期。我们既要盘点今年前三季度的得失,也要为年底的收官冲刺和明年的开局起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因此,今天我以“永葆为民初心,锤炼过硬本领,在新征程上奋力书写优异答卷”为主题,结合近期镇党委的工作部署和我们村(社区)的实际情况,与同志们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 您好,老文笔写作网

我们党因群众而生,靠群众工作起家,也必将依靠群众工作走向未来。对于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而言,群众工作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如何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如何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我们必须时刻思考和践行的根本性问题。下面,我将围绕这个主题,谈三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www.laowenbi.com

一、永葆为民初心,始终将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句话的分量,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在心中掂量清楚。我们手中的权力、肩上的责任,都源于人民。只有把群众真正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记在心里;我们的脚下多沾一寸泥土,心中就会多沉淀一分真情。

(一)思想上“破冰”,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总书记说,封建时代的官吏尚且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员的境界理应更高。我们都是从群众中来,本身就是普通百姓的一员,绝不能因为当了干部,就产生了身份上的优越感,与群众之间隔了一道“心墙”。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伟大情怀,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每一位党员干部,特别是我们村社两委的同志,都要时常反躬自省:我做的工作对得起群众的期盼吗?我拿的这份工资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吗?我的言行举止配得上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吗?如果连最基本的为民情怀都缺失了,那我们的党性就无从谈起。要把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亲人,主动到田间地头去、到群众家中去,与他们同坐一条板凳,共话家长里短,在零距离接触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二)行动上“破题”,真心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对群众而言可能就是天大的“大事”“难事”。想一想,如果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会不会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去办好?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只要我们拿出同样的态度和劲头来对待群众的事,就没有办不好的。群众对政策不了解,对办事流程不熟悉,来找我们咨询,我们多一点耐心、多一句解释、多一个指引,就能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我们干部的威信也就是在这样一点一滴的服务中树立起来的。对于群众反映的诉求和问题,必须建立“马上就办”的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反馈,坚决杜绝“等等看、拖一拖、推一推”的官僚作风。要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我们的“履职清单”,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

(三)姿态上“破壁”,诚心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什么是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就是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以一种平等谦逊的态度和一份真挚为民的情怀融入群众。我们不必刻意“摆低姿态”,因为我们本就是群众的一员。在座的各位同志,在上任之初都曾向村民们许下过庄严的承诺。现在任期过去大半,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有多少承诺已经兑现?有多少工作还在纸上?为什么有些工作我们觉得是好事,群众却不理解、不支持?根子很可能就在于我们没有真正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我们说的话、做的事,没有贴近他们的心窝子,久而久之,承诺变成了“空头支票”,信任就打了折扣。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要警惕“指尖上”的群众工作代替“脚板下”的群众路线。微信群里的通知、电话里的沟通,永远无法替代面对面的交流所带来的温度和情感。只有常在村头巷尾走一走,多到群众家中坐一坐,倾听最真实的声音,才能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干群感情。

二、锤炼过硬本领,全面提升服务群众的履职能力

做好群众工作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门科学、一种能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实践,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增长才干、锤炼本领,真正成为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

(一)提升密切联系群众的“脚力”和“眼力”。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群众的真话、实话、心里话,往往不会在大会上讲,只有我们深入到群众中去,在拉家常式的聊天中才能听到;群众的困难、疾苦、烦心事,只有我们走到他们身边才能看到;推动工作的好思路、好办法,也只有在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的基础上才能找到。要勤迈双脚,放下所谓的“官架子”,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实践证明,你和群众的物理距离越近,心理距离就越近,工作就越得心应手。同时,还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从群众的只言片语中发现普遍性问题,从个别案例中洞察倾向性苗头,真正做到知民情、察民意。如果我们的工作得不到群众支持,首先要反思的是我们的工作方式和作风是不是出了问题,而不是先去埋怨群众。

(二)提升宣传引导群众的“脑力”和“口才”。群众工作,既包括服务群众,也包括教育和引导群众。关键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透。很多时候,群众不是不支持,而是不明白。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做的是对的,群众就应该无条件支持。要把道理讲清楚,把好处说明白,把前景描绘好。就拿前段时间我们反复强调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来说,这项工作难度不大,但成效一直不理想。有的同志抱怨“基础差、习惯差、难整改”。为什么别的村基础就不差?那是因为他们的干部付出了大量的努力,通过日复一日地宣传、引导和督促,帮助村民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前人栽树”,才有了今天的“后人乘凉”。我们不能总想着乘凉,也要有为后人栽树的担当。在做工作时,要多用群众听得懂的“土话”“白话”,少打官腔,多讲身边人、身边事,用生动鲜活的案例去感染人、说服人。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只要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没有焐不热的人心。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利用好我们村里的公开栏、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从而凝聚起最广泛的共识。

(三)提升依法办事和公正处事的“定力”和“公心”。随着我们*区(县)城乡融合发展的推进,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征地拆迁、集体资产处置等大量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这些事情处理得好,就是发展的“助推器”;处理得不好,就可能成为矛盾的“导火索”。大家一定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持按政策办事、按规矩办事,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落实标准不打折。尤其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决不能搞暗箱操作,决不能优亲厚友。很多信访矛盾的源头,就是因为村干部不公正、有私心、拉偏架。作为落实惠民政策的“最后一米”,我们必须对自己手中的权力有敬畏之心,做到合理合法、有根有据,不乱开口子、乱许诺。村里的事就是全体村民的事,凡是涉及集体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该上会的必须上会,该公示的必须公示,该让群众参与的必须让群众参与。现在镇党委也要求班子成员每周下村*天,就是要在村头巷尾发现问题、化解矛盾。我们要主动把问题摆在阳光下晒一晒,相信道理是越辩越明的,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让群众做个“明白人”,让自己做个“清白人”,矛盾自然就会越来越少。

四是,提升化解矛盾和理顺情绪的“心力”和“韧劲”。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易发多发。邻里纠纷、土地界限、家庭矛盾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基层和谐稳定。我们要学习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当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员”,也要当好理顺情绪的“调解员”。面对矛盾,不能简单粗暴,更不能回避躲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同理心,先让群众把心里的怨气、苦水倒出来。很多时候,群众需要的不仅是一个解决方案,更是一个倾听者和一份尊重。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难处,用真情去温暖人心,用耐心去化解僵局。当然,讲情理的同时绝不能没原则,要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内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做到情、理、法相统一。这考验的是我们的“心力”和“韧劲”,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功夫。

三、强化担当作为,以实干实绩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

永葆初心、锤炼本领,最终要落到“担当作为”上。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伴随着不少挑战。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必须把初心和本领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

(一)聚焦乡村振兴,在产业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没有产业支撑的乡村,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立足我们村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积极思考和谋划产业发展的路径。不能再满足于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种植养殖模式,要有更开阔的视野。我们能否围绕“一村一品”做文章,打造我们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比如我们的*生态大米、*有机蔬菜等?根据省市公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省农村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了18.5%,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我们能否引导和帮助村民们对接电商平台,把我们的好产品卖到全国各地?我们村紧邻*风景区,能否利用这个优势,发展集观光、采摘、餐饮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这些都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带头去研究、去尝试、去推动,争当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二)聚焦基层治理,在平安建设上取得新成效。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居住环境,是群众幸福感的基础。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党建+网格化”的治理模式,把每一户村民都纳入网格管理,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志愿者、退休老干部等成立义务巡逻队、矛盾调解队,共同维护村庄的平安祥和。同时,要关注新的安全风险点。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针对农村老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时有发生,我们要加强防诈骗宣传,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还要特别关心村里的留守儿童和独居老人,定期上门探访,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三)聚焦民生福祉,在服务保障上实现新提升。检验我们工作好坏,最终要看群众的生活有没有得到实实在在地改善。我们要始终把民生实事抓在手上。当前,群众在就医、养老、教育、文体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我们能不能积极对接上级卫健部门,在我们村的卫生服务站引入远程诊疗服务,让村民小病不出村就能看到专家?我们村的老年人多,能不能探索建设“长者食堂”,解决高龄、独居老人的吃饭难问题?我们村的文化广场,能不能多组织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工作做好了,比任何华丽的口号都更能赢得人心。这正是我们把对群众的承诺,一件件变为现实的过程。

同志们,宏伟的蓝图已经绘就,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关键在于落实。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都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见证者。希望通过今天的党课,大家能够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把为民服务的初心铭刻在心,把干事创业的本领扛在肩上,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到我们村(社区)的各项建设事业中去,共同为开创我们村(社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我的党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