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专家、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共同探讨新时代我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刚才,几位专家学者、文博单位代表和非遗传承人作了非常精彩的发言,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听后深受教育和启发。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文化和旅游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省文化遗产事业的各位专家、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我省丰厚的文化遗产,讲三点认识。
一、坚持守正创新,深刻领会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文化遗产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脉,维系着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一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为我省做好新时代文化遗产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
第一,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省历史悠久,文脉绵长,从史前文明的曙光,到青铜时代的辉煌,再到近现代的革命风云,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文化遗产。*遗址的发掘,实证了我省百万年的人类史;*古城的发现,刷新了对早期国家形态的认知;遍布全省的革命旧址,见证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这些文化遗产,是先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大家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保护好、传承好它们,就是守护好大家民族的根与魂。
第二,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发展的资源。实践证明,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能够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文化动能。通过发展文博创意产业,可以让文物“走出”库房、走进生活;通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可以让遗产“串珠成链”、形成独具魅力的旅游线路;通过活化利用古镇古村,可以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做好文化遗产工作,本身就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走进博物馆看一次精品展览,到考古遗址公园来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欣赏一场原汁原味的非遗表演,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新时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就是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让人民在亲近历史、感受文化中,增强精神力量,提升生活品质,不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聚焦关键环节,全面提升我省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活化利用水平
我省是文物大省,保护任务艰巨,利用前景广阔。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统筹做好保护、研究、利用三篇文章。
一要着力在“系统性保护”上下功夫,守住文化根脉。保护是前提和基础。要坚持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持续推进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消除重大安全隐患。要健全文物安全长效机制,严厉打击文物犯罪。要加强科技赋能,大力推进“智慧博物馆”“数字文保”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文物监测、评估、保护的能力。要抓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摸清家底、建立档案,为长远保护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要加强对低级别文物、散落民间文物的保护,不能“只保大的、忘了小的”。
二要着力在“深度性研究”上求突破,阐发时代价值。研究是保护和利用的桥梁。要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围绕我省历史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研究课题。比如,要深入研究*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深入阐释*地区的革命精神谱系。要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普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把蕴含在文化遗产中的历史智慧、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讲清楚、说明白,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真正“开口说话”。
三要着力在“创造性转化”上做文章,赋能文旅融合。让文物活起来,关键在转化。要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鼓励文博单位与设计企业、品牌机构合作,开发一批既有文化内涵又有市场吸引力的文创产品。要深化文旅融合,支持依托重点文物资源,建设一批高品质的考古遗址公园、主题博物馆、文化街区。要将散落的文物古迹、非遗项目、传统村落等串联起来,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线路。要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发云展览、云直播、沉浸式体验项目,让人们足不出户也能领略文化遗产的魅力。
四要着力在“创新性发展”上谋新篇,彰显非遗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文化。要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加强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性保护。要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支持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鼓励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创新,让传统工艺、传统技艺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要利用市场化手段,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非遗品牌,推动*湘绣、*瓷器等优势项目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三、凝聚各方力量,共同谱写新时代我省文化遗产事业新篇章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需要政府、社会、民众同心同向、同频共振。
一要强化政府主导。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把文化遗产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考核体系。要完善法规政策体系,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文旅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加强与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强化人才支撑。事业发展,人才为要。要稳定和壮大考古、文保修复、博物馆管理等专业人才队伍,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定向培养、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一批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要重视和关爱非遗传承人,为他们开展传习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三要强化社会参与。要创新文物保护利用的参与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资助、参与管理等多种形式,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要大力发展文博志愿者队伍,让更多人成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播者。要加强宣传教育,将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全社会营造“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朋友们,保护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大家携起手来,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扎实做好我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为建设文化强省、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阅读
社区中秋节活动策划书范文10-16
商家推广策划书范文10-16
企业网络营销策划书10-16
推销策划书范文10-16
音乐会策划书范文10-16
踏青活动策划书10-16
校园爱心公益活动策划方案10-16
2025大学生爱国活动策划书10-16
社团招新策划书范文10-16
防灾减灾工作方案10-16
最新文章
社区中秋节活动策划书范文10-16
商家推广策划书范文10-16
企业网络营销策划书10-16
推销策划书范文10-16
音乐会策划书范文10-16
踏青活动策划书10-16
校园爱心公益活动策划方案10-16
2025大学生爱国活动策划书10-16
社团招新策划书范文10-16
防灾减灾工作方案10-16